花6元赚3000!2017中山“第一联”的作者居然是做这个的
第
一
联
和泰升平
起凤逢春 横门海汇祥长命水 文明博爱
聚龙迎瑞 五桂山铺锦齐富湾 德政兴中
今天是大年初一,站在兴中道向市人大政协大楼望去,这幅对联即刻映入眼帘。它被称为中山“第一联”,36字的上下联+横批涵盖了19个镇区的17个地名。那这幅价值3000元的对联出自何人之手?又是如何诞生的呢?今天,日报君就来揭秘。
这幅对联的作者叫区善扬,今年47岁。未见他时,日报君以为打败全国文人后夺冠的,不是一名文学大咖,也是一名语文老师,事实是……
走进区善扬家门后,三部电脑吸引日报君的注意,区善扬说,他是证券公司的一名经纪人,手上有两百多个客户,电脑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工具。
说起“第一联”,区善扬说是用一张六块钱的地图“换来”。
得知征集“第一联”的消息后,原本喜欢用地名写诗的区善扬,下班后花六块钱买了张地图,想从中琢磨出点东西。女儿和老婆加入了进来,一人负责一块区域,勾出了200多个意头地名。
当找到长命水和齐富湾,区善扬拍桌而起:“一个长命,一个富贵,寓意都好,又有力,刚好可以做‘胆’。”不过这只是开始,哪些适合开头,哪些适合转承,慢慢分类,他也花了三个晚上。
开始创作时,区善扬前后修改了整整一个笔记本。到了后期,为了找感觉,他又拿来了毛笔和纸,一一写了下来,挂在玻璃鱼缸上,上下左右掂量调整。“当时整个鱼缸都被他的对联铺满了,金鱼真惨,那几天,想享受一下阳光都不行。”旁边的妻子逗趣地说。
区善扬说,至今自己还有点遗憾,对联只涵盖了19个镇区。当时自己的想法是,最好可以把24镇区的地名都镶嵌进去。考虑对仗平仄和字数限制,到了最后交稿的时间他都没法“插入”。
“毕竟不是专业写文章的,丢下书本二十多年,花了20多天写联,开始我觉得能拿三等奖就不错了,最后知道自己作品入选了,很开心。”区善扬获奖后,被他用毛笔写了下来,挂在入门的玄关上。
区善扬是港口镇人,十三四岁才跟随父母来到石岐。虽说是做金融的,其实他与文学有着渊源。曾是侨中文学社社长,参加征文比赛获过一等奖,语文成绩总是最拔尖的……
1990年高中毕业后,当时银行业崛起,班上50多个同学40个去了银行,区善扬也“跟风”从事了金融。但是,文学的爱好可一直没有落下,平时除了专业书籍外,他就爱读诗集,还喜欢用朋友的名字写藏头诗。
中山第一联由来?
市文广新局原局长郑集思告诉日报君,中山第一联由来与慈善万人行有关。
2002年,当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中山纪念堂的门前牌坊向后移,而当时慈善万人行答谢台还在中山纪念堂。答谢台的空间突然扩宽了,当时兼任万人行常务副指挥的郑集思觉得布景有些空荡。于是提出了悬挂“中山第一联”的想法,为万人行助兴,为中山市民送上新春祝福。
2004年开始,慈善万人行从旧城区搬到兴中道。“中山第一联”在何处安放?郑集思与一众工作人员走在现场,发现人大政协的大楼正合适。于是从此后10多年里,春节征集悬挂中山第一联就成为了中山人的习惯。
清代中山就有人用地名“入对”
今年的中山第一联评选,郑集思是评委之一。他说,在征集500多幅作品中,自己开始就很看好这幅用地名组成的对联。他认为用这种新颖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,同时可以为后人记住。“不是说过去的不好,但是不得不否认,用惯了对联常用的陈词滥调,市民记得住的很少,我相信这幅对联,市民会记住好几年甚至不止。”
郑集思举例,中山清代就有一名秀才,曾经用地名写过对——“三灶无柴,蓢尾大兜烧破镬;四门有炮,中心小引弹长江。”三灶、朗尾、大兜、破镬、四门、中心、小引、长江,均为香山村名。流传至今。
文/图 记者 徐钧钻
编辑 张英
领导说了!
你点一个
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!
➜猜你喜欢